【内容提要】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 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那些能带来愉快感的事情,就容易引发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就会喜欢这个老师所上的课,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首先要创立一个良好和谐课堂、快乐课堂。要求教师要经常给学生以信任的目光,创设各种激励的情境,经常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问题,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营造师生之间互相学习的平等气氛。师生情感融洽能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接受知识,思考问题,掌握方法,正如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指事物和现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和多样性的统一。“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组合,产生最佳的效益。“构建和谐课堂”,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营造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氛围,使其情感因素得以培养,并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激情,充满活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境界,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和谐的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因为在和谐的课堂中融入的是融洽的师生关系。老师的高昂、激情带给学生高涨的情绪和活跃的思维;老师的低沉、稳重带给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认真的思考;老师的幽默、风趣带给学生轻松和愉悦的感受。如何构建“和谐课堂”,现结合本人多年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认识和做法: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建和谐课堂实施幸福教育的前提
1.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都有民主、平等以及爱与被爱的需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恰恰满足了学生对爱、关心和尊重的需要,他们不仅从教师那里得到知识的营养,而且获得了爱护与支持,尽管学习是一种艰辛的、必须付出大量体力和脑力的劳动,尽管学习有时是枯燥无味的、紧张的,但却因有着和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往往会全力以赴地去学习。而且,和谐的师生关系还影响着学生动机的选择性。学生都喜欢上自己喜爱或崇拜的教师的课,而不喜欢上不尊重自己的教师的课;学生愿意为他们所喜欢的教师而努力学习,而拒绝为他们不喜欢的教师学习;学生喜欢某位教师,他们往往爱屋及乌地喜欢他别的东西,如语言、仪表行为或所教的课程等等。我国有关调查也表明:许多学生在大学学的专业大多是中学阶段很喜欢的教师所教的学科;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他的学科兴趣和学习成绩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一致的状态,构成“正反馈”的趋向。
2.和谐的师生关系可激发学生的附属动机
这里所说的附属动机主要是指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如家长、教师等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是因为良好师生关系中,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上具有依附性,也就是教师是学生所追随和效法的人物。而当学生认为他所效法和追随的教师能给予他赞许和关心,是莫大的宠爱和鼓舞。因此,他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学习符合教师的标准和期望,借以获得并保持教师的赞许和关心。“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如此。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为博取教师的关怀和赞赏,因而努力于该科的学习。
3.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代的青年学生民主意识和成就意向强,他们思想解放,少条条框框,不避嫌疑,少盲目服从,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民主权利,希望有个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平等的环境,讨厌专制式的领导方式,喜欢平等的讨论问题,民主的解决问题。如果这种需要得到了满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产生满意、愉快、羡慕、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在这种清新浓郁的民主气氛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记忆更加清晰牢固、想象更加丰富广阔,从而有利于对学生创造性活动的培养。但如果教育者不准他们提出这样或那样的疑问,或者对于敢于提出疑问的同学,动辄无限上纲上线,搞的学生诚惶诚恐,顾虑重重,哪还谈得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摈弃我们教育者以往习惯的“我讲你听,我说你服,我打你通”的家长式作风,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
4.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在促进和培养学生高质量学习的同时,也在不断更新和创造,但这需要和谐的师生人际环境。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教师会把教育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和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如实施一堂生动活泼、严而不死和民主愉快的课;根据不同情况和特点,深入钻研教材,把静止、干瘪的内容变成生动、丰富的;把繁杂的变为易懂的,把艰涩难解的变为言简意赅的------这些都是创造。凡是热爱学生的,对教育事业负责的教师,都会把教育、教学当成一门艺术,不断探索和创新,但是,如果师生双方总是处于抵触情绪之中,教师创新的灵感和火花也不会被激发。
5.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身教示范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人际关系不仅影响着教学的智育功能的发挥,而且还影响着教学中德育的效果。任何教学都是具有教育性的,教学活动既是传习文化知识的过程,又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人际关系不仅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而且是一种教学的目的。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学生具有道德示范的作用。学生认识人生和社会,总是从认识自己、认识周围的环境和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开始的。学生视教师为楷模,他们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品质。正如孔子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在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享受到师爱的温暖和师生友谊的快乐,使他们相信人世间是真诚、美好的,从而体验到友爱、尊重、诚实、平等等道德经验。前苏联当代教育评论家索罗维依契克认为,师爱是建立良好师生人际关系的情感基石。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相反,如果学生在师生人际关系中见到的是自私、圆滑、冷漠、怀疑,他们就会以为世界是冷酷无情的,从而得到仇恨、势利、自私等道德经验。正如斯宾塞所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
6.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对学生道德知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教育与培养
号称“中国基础教育活化石”的教育家吕型伟曾说:“如果孩子能对你讲悄悄话了,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在和谐的师生氛围中,因为相互信任和尊重,视教师为知己,则可消除对方的顾虑,让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扉,把他的困难与问题在一个轻松和讲理的环境中说出来,从而得到一些精神上的发抒和松弛,然后教师就可以对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信其道才愿受其教。师生关系融洽亲密,学生对教师的教导,在感情上才具有相容性;而在不融洽不亲密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容易形成对教师的“逆反心理”,与教师的教导背道而驰。
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心灵深处的了解和洞察,及时矫正学生不良动机和行为。
二.创建和谐、快乐地理课堂,实施幸福教育的几点有益尝试
1、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要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对教师充满期望、有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去,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师生的互信是基础。
如课前采用音乐、故事、图片、新闻、影视等导入,把学生带入学习情景;上课首先告诉学生课堂学习目标,让学生围绕目标阅读教材,对知识体系进行建构;课中设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多段思维,使其进入比较、分析、判断、归纳、综合、小结的思考活动中;形成地理能力;课尾选用生产生活中的鲜活事例或变式,让学生进入应用情景。
案例1:
①龙卷风是从天空中积雨云里垂伸下来的一根上粗下细的云管,形似漏斗。
②龙卷风风速极大,可达每秒
③龙卷风的极大风速会给人类带来极大伤亡。当我提出“今天下午发生在学校操场上的漩涡风是龙卷风吗?”这一问题时,同学们兴致很高地展开了讨论,有一个同学总结说:“下午发生在学校操场上的漩风不是龙卷风:
④当时天空晴朗,没有云;
⑤操场边的小树腰都没弯一下,可见风速不大;
⑥这股风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损失。”
这一堂课,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始终在主动、积极的状态下学习,体验到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的乐趣。
案例2:
我在讲“商业的布局要素”时,我首先要大家用语文知识写一则招商广告,内容是:有一门面要出租,请大家自设广告词。同学们疑惑不解的开始写广告,为了让自己的“门面”早点租出去,同学们绞尽脑汁想广告词。有的说自己的门面“处于繁华闹市区”;有的说自己的门面处于“生活小区,人口密集”;有的说自己的门面“离进货地点不远,交通方便,成本低” ……。我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推销门面,让其他同学选出一个最好的门面。然后我问大家:“为什么选他推销的门面呢?”同学们各抒己见,气氛活跃,最后自己总结出商业布局的三大要素:交通方便,人口集中,离货源近。
2、在教学中,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和谐因素
如趣味地理故事、诗词的引用,可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同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学习、社会实践,挖掘实际生活素材,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地理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使其产生自觉的主动性,激发求知欲,感受到地理内容的趣味性,努力去探索宇宙的无穷奥妙。
例如:在讲到“水循环”时,我引入李白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问学生:“这首诗符合水循环的规律吗?”学生积极思考,纷纷作答。有的说“李白真不错,知道黄河之水来自于天上的降水”;有的说“李白的‘不复回’用错了,黄河水到了海洋还要回来的,水是循环的。”此时,我不予评定,只问:“还有吗?”于是,同学们提升思维的闸门,许多新奇的思想滚滚而来。有的说:“黄河之水来自于冰山融雪,不能简单归之于天上。”有的说:“长江可用‘奔流’二字形容,黄河由于污染严重,早就不‘奔流’了,很多地方还‘断流’了!”……由于经常这样提问缓收,学生就逐渐养成主动拓展思维、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使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结合本人多年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我认为创设问题情景,以下几种设疑策略是有效的:
①指出与学生已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
②先教给学生一个基本的法则,在学生理解之后,再给他们举出不符合这一法则的事例
③提出有几种选择答案的问题
④运用实验演示,有关故事导入
⑤采用发现法教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加工能力,才能使他们去收集,加工和分析信息
3、在教学中注意学习内容与情绪的和谐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靖
●课堂不仅是教师表演、主导的舞台,更是师生、生生交往和互动的平台。
●课堂不仅是训练、规训学生的场所,更是引导、促进学生发展的场所。
●课堂不仅是传授、理解知识的场所,更是探究问题、激发思维的场所。
●课堂不仅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更是教师教学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现行课堂存在的主要弊端:“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静态化”。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著《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一书中写到:
●教师总是教;学生总是被教。
●教师总是无所不知,学生一无所知。
●教师总在思考,学生不用去思考。
●教
●教师总是执行纪律,学生只是遵守。
●教师有权选择并制定规定,学生则遵守规定。
●教师有主导作用,学生围着教师转。
●教师有权选择教学内容,学生则要适应这些内容。
●教师利用自身的威望成为知识的权威,反对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只能听从教师。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客体。
新一轮课改要求我们广大地理教师更多关注以下几点:
●关注学生的经验世界,寻求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平衡。
●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情境。
●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交流。
●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组织形式。
我们所创设的地理课堂应注意以下几点:
●不在于教师讲授无数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
●不在于教师教学方法精益求精,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
●不在于学校安排多少课程,更不在于其基础型、拓展型或研究性之分,而在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了多少;
●不在于学生考试得了多少分,而在于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心;
●不在于学校走廊上悬挂多少名人名言,而在于学生对自己以及对身边的人和事有多少深刻感受
地理教学过程设计应注意导学、激思、创新,使教学资源优化,课堂学习高效率。这需要地理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挖掘地理教材、地理教学目标、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教学媒体和地理教学环境等要素的教学功能,还需要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的热情。
如地理学习中的图文互译、说明规律、分析成因、材料分析比较、综合或判断、图画计算等设计要注意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层次,让不同学生都获得成就感,激发继续学习的热情,学会思考的品质,善于应变和迁移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以中国政区图的学习运用为例:
A、引导看图:省界线和国界线有什么不同?
首都图例和一般城市的图例有什么不一样?
B、启发讲图:你能数全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吗?
沿海省级自北向南有哪些?
从鸭绿江口逆时针方向讲出我国的15个陆上邻国?湖北省的相邻省级单位有哪些?C、书中的图旁批注:“34=2+23+4+
(指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包括2个特别行政区、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刚好是22345很好记)
“三部填记法:一步2+4+5,二步东部11个边缘省,三步四个三
(三步中的四个三指把剩下的12个省分为四个三:
河南、湖北、湖南;云贵川;陕甘青;以及剩下的山西、江西、安徽)
D、想突出的内容可以描图:
用红笔描出首都北京和自己所在的湖北省
用绿笔把我国的国界线描出来
用蓝笔把长江描绘出来
在四至点上“插上”四面红旗
E、多次填图:在书中的空白政区图上按三步法依次填出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
在填图册中的政区图中按三步法依次把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填出来,
在书后面的地理趣题第2题(有34个分开的各省级轮廓图)中填出各自的名称和省级行政中心的名称。
F、课后画图或拼图:把趣题中的各省轮廓贴在一张硬纸上后剪开收集好,下一堂课拼图比赛并作为测验记成绩。
G、以后各章中经常用图:长江与黄河分别流经哪些省级行政单位?
第三级地势阶梯上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单位?位于湿润区的有哪些省?等等;
H、学生问图:在总复习时,让学生看政区图先由一二大组提问三四大组回答,再由三四大组提问一二大组回答。通过这看图、讲图、用图、批图、描图、填图、问图、拼图甚至画图的多步曲之后,同学们对中国政区图了如指掌,并且也学会了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去学习地图了。
4、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教学手段从而达到与教学内容的和谐。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投影仪、幻灯机、图表、多媒体辅助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对图像 、图表等内容的了解,同时在教学中适当运用色彩进行烘托,以达到更为形象的去探求知识的学习动力与时代的和谐。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反馈及时,形象直观等优点,但应用不适当会造成信息冗余、沉淀、学生疲惫的负面影响;常规媒体如黑板能展示教学过程,教学结构的优点,与教师教学过程相配合,具有深入性的特点,但时间不经济,信息量有限等缺憾,显然,进行媒体的整合,应能发挥多种媒体的整体优势。举例如下:
(1)在讲解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时,同时展示地质模型;高一地理“全球大气环流”和“季风环流”,我们按如下步骤教学效果很好。
①运用电脑游戏:演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动画)
②运用CD歌曲:“不管东南风,还是西北风”联系实际分析推理。
③运用动画模拟演示海陆风的形成过程。
④运用录像放映有关季风及对人类的影响
⑤最后利用表格,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概括,建立知识体系。
5、教师的个人素质是关键
“亲其师,信其道也”那如何使学生亲近你,喜欢你并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师的个人素质是关键。笔者认为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良好的师德和高尚的情操可以感 化学生;
第二, 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可以吸引学生;
第三, 饱满的激情和毫不吝惜的微笑可以感染学生;
第四, 得体的着装和文明的举止可以塑造学生
如讲“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时,可这样进行:
①运用世界空白地图投影,学生填写不同区域种植的农作物有哪些,利用地图启发学生,导入新课;
②运用多媒体课件,掌握世界不同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利用地形、气候、植物、土壤、水文分布图以图释文,让学生归纳分析;
③教学生绘制简易图表,根据图表资料分析各地农业生产特点及差异,建立区域分布的空间概念;
④运用网络技术提供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图的实例图片,化抽象为具体,指导学生找出规律;
⑤利用空白世界地图,指导学生填图训练,实际操作。
又如在讲“火山”时,我播放导致5万人死亡的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于
这样,学生在运用听觉感受教师的讲解,又运用视觉观察各种地理现象,多种感观同时运用,有利于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形成。
当然我们每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全面的,但我们可以努力去完善每一个方面,哪怕就只有一个方面我们都可以去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6、对学生严格的要求是保障。
高中学生处于十几岁的年龄,学习和行为习惯都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好的习惯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并也有利于“和谐、快乐课堂”的构建,所以我们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如果没有对学生严格的要求就不可能有“和谐、快乐地理课堂”。
新基础教育的核心思想: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
●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我们要将课堂建成“学习共同体”
个体●学生和教师具有共同的目标
●学生明白,自己有能力,并可以自己作决定
●学生明白,自己和同学是相互协作的关系,彼此欣赏
●学生和教师共同反思过去的经历,庆祝取得的成就
群体
●发掘每个人的最大学习潜力
●确保学习任务顺利完成
●让学生帮助别人并获得帮助
●支持开放的交流和对话
建立有效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相信学生的能力
●不要过度强化外部动机
●运用积极的情绪(积极的:“你写的故事太有趣了,我非常想读”;消极的:“必须写完那个故事,不然别想去吃午饭”;中立的:“没有写完故事也不要着急,还有很多时间呢”。)
●让学生获得“沉浸体验”。
●运用回馈原则,同时不要为失败找借口
●专注学生的需求
●注意学习目标的体系和教学任务的难度
●安排多元化的学习任务
●促进集体的发展
最终达到 ●课堂教学生活化 ●学生学习主动化
●师生互动有效化 ●学科教学整合化
●教学过程动态化 ●教学内容结构化
●教学策略综合化 ●课堂教学资源的优化
●教学对象个别化 ●教学评价多样化
7、关心和帮助后进生是重要部分。
课堂气氛是包括每个学生成员的集体的一种精神面貌和情绪倾向。我们决不能歧视后进生,要帮助他们消除紧张情绪,要能理解和宽容后进生的稚拙之处。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课堂面向全体,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才能使课堂气氛始终保持"智力紧张,情绪轻松",而不致被破坏。
8、课外的交流是润滑剂和补充。
课外的交流可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真正去了解学生的心灵,这样很多在课堂上无法了解的和无法解决的都可以在课外的交流中迎刃而解。
当然,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当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只有当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智慧得以显露,行为得到认同时,才能形成真正活跃、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我们愿意和所有的同行一道,沿着这条道路继续探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