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附中资讯 | 信息技术 | 英语听力 | 
您现在的位置: 湖北大学附属中学 >> 附中资讯 >> 教师园地 >> 教师文集 >> 正文
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作者:徐 芳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2768    更新时间:2009/9/25 13:44:10

[  ] 课堂效率对于有效教学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本文分析了什么是问题意识,探讨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质疑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的。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创造型人才素质的核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问题意识即主动质疑的自觉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是现代社会也是未来社会的需要

中国历代的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孔子很早就提出了“每事问”的主张,强调问题意识在思维和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用十分生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问题意识的作用。而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我们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创新能力,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二是创造性思维。基础知识与创新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创新,同时,只有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他们才能深刻地理解基础知识。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是给学生打基础,而且也是指基本能力的培养,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朱棣文教授说,美国学生学习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他们有创新精神、冒险精神,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一些西方国家的校长在评价中国学生时谈到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憾是不会提问,不会提问就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素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主体教育观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参与水平的标志之一就是看学生提问的情况如何。

在国外,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受到广泛重视。许多家长最关心的不是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考了多少分,而是问了什么问题,现在许多国家推行“发现学习”、“问题解决”等教学模式和方法,都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交流等活动,注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素质。比较中国和美国中学课堂,在中国一堂课上,老师讲授的时间较长,生怕学生这里不知道、那里不明白,面面俱到,老师就教材提问,学生就教材的内容作答,然老师就学生的回答来分析对错,无论方式如何改变,还是免不了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自我发挥的想象空间太狭窄。而当你观察美国中学的一堂课,你会发现课堂很开放,老师主要是鼓励学生、启发学生提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共同探讨。日积月累,学生自然养成了主动提问、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

中国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基本上采取的是注入式教学。启发式和注入式教学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能不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提出疑问,寻求正确的答案。注入式教学着重把现有的结论教给学生,不要求学生思考,更不喜欢学生提出问题,只要记住那些结论就可以了。启发式教学则要求学生积极思维、提出疑问、寻求答案,启发式教学不仅是老师提问,而且要能启发学生提问。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启动学生思维,活跃思想,主动积极地去探求知识的奥秘,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有助于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素质

二、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1.转变教学思想,确立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

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重视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一个方式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问题。

常听到有的教师说,我已经讲了很多遍,讲得很清楚了,学生怎么还不懂,而事实上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决定因素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要注重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究学习活动,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

2.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学生有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不能提出问题,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行为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气氛的重要因素。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首先要建立教学过程中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同时教师要向学生讲明主动提出问题的好处。“疑”是人类打开宇宙大门的金钥匙。另外,还可以举一些名人和同学由于善思好问而取得成就和成绩的例子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其次,对大胆质疑的学生要给予恰当的表扬。老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提问题的机会,并有针对性、有意识地进行“提问题”训练。对于提问者,问题即使很简单或是没什么意义,都必须认真解答,注意抓住时机引导学生选择提问的方式,对于学生提出的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应因势利导,及时组织大家讨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如果难以回答,要实事求是地给学生讲清原因,并在课后给予回答。

教学过程是师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学要以问题为中心,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思维中提问,在提问中思维。

3.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著名心理学家希尔博士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样一种差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心态是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动力。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积极心态、问题意识的主要方法。

教师应如何通过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这应是一个由教师具体引导到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渐进过程。

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新颖别致、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使他们带者浓厚的兴趣去探求新知识。而创设问题情境,不仅仅是教师设疑,学生回答,教师还应该有目的地创设一种促使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讨论,在学生提问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使课堂形成一种积极思考、勇于探讨的热烈气氛,这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为重要。譬如,在高中英语阅读的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组,要求学生就材料提出问题,然后对各组提出的问题进行互相问答,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有些学生提出的较深刻的问题,给予充分讨论和挖掘,以得出大家满意的结论。对于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都应该持肯定的态度,鼓励学生开口。对于被学生忽略的且又很重要的细节,教师应该引起学生关注并引导学生就此提问并思考。将学生跟着老师事先设计的问题转,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共同解决问题。

我们如果坚定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坚持不懈地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我们能够培养好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资讯录入:nily123    责任编辑:niey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