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挡不住全校教师高昂的学习热情。7月8日下午,我们有幸邀请到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华林飞, 就中高考命题问题作专题培训。其报告《考试命题的课程逻辑与育人导向》精彩纷呈,引人深思,全体与会老师深受启发,反响强烈。
华院长的报告起于教育人的初心使命,对教育改革进行了长时段的回望。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格局和知识经济与教育转型的趋势,强调了教育改革对于国家民族命运的重大意义。并结合高考和中考的命题要求,用丰富翔实的案例对“教考衔接”内涵予以诠释和印证,对老师的教学和评价作了深入细致的指导。正如周钰主任点评所说,华院长的报告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拓展宏观视野。
华院长的报告高屋建瓴,纵横中外,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既有宏大的视野,也有前沿的学科理论;还信手拈来大量生动的案例,给听会老师以极大的震撼。
报告提出核心素养是当下国际组织和典型国家的育人主基调,从不同视角展示中国与发达国家培养人才的理念、标准的差异。比如,他通过展示中欧学生28项能力/素养均值比较结果,告诉我们,现代教育需要培养的是“定乾坤,决胜负”创新型人才。
第二,面对现实困惑。
华院长指出,经过20年教育改革,我国当今教育依然存在学生学习时间长、学习效率差、幸福程度低、学习志向偏的困境,以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上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最终都要通过考试命题反映出来,这也正是当下考试命题的逻辑所在。
第三,进行专业指导。
关于当前考试命题的课程逻辑,华院长认为,教考衔接是考试命题的课程逻辑,课程标准是命题的主要依据,并以中高考多学科具体案例,对试题命制如何操作进行指导。他说,命题要在情境创设上下功夫,要追求情境的真实性、情境材料的丰富性,而情境材料的学术化已成为趋势。
第四,激发深入思考。
华院长指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课改、教改也进入深水区。面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我们教什么,如何教,怎么考,怎么评,都是摆在每一位老师面前的现实问题。如何适应,如何应对,如何改变,是本场培训激发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报告会由教科室周钰主任主持。他充分肯定了与会老师认真学习的态度,希望我校老师认真领会华院长培训报告的精神,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加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中高考试题命题要求,促进我校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撰稿:汪儒斌
审核:周钰、胡胜民
编辑:古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