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附中资讯 | 信息技术 | 英语听力 | 
您现在的位置: 湖北大学附属中学 >> 附中资讯 >> 教学工作 >> 课程改革 >> 正文
课程改革远程培训的体会
作者:王与雄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3744    更新时间:2009/9/26 9:12:28

10天的课程改革远程培训过程中,我对于高中课改的必要性、目的性、具体内容及相关的操作注意事项等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在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下面谈谈自己在学习高一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些体会。

一、对高中数学课改的认识

1、需要转变教育思想

不同的教育思想产生不同的教育。传统的数学教学的特点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单向平面地讲授教科书的活动。“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这种传授活动的金科玉律。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崇尚钻研教材,视处理好教材、教好教材为教学艺术,这种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往往超越教学过程本身,脱离学生的现实。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由数学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决策者转变,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大胆地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发挥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数学规律、自己去推论数学结论,要善于创设数学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成为“跳起了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给他们讲得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尽量多些,学生自己能够自主解决的,教师决不和盘托出。这样才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2、需要转变师生角色

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在适应新课程的同时,也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配合者。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可以说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课堂质量和效益的高低决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讲解充斥课堂的单一局面,而应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高效优质课堂,建设科学、先进的课堂文化,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价值和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尽力帮助学生实现检查和自我反思,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性向,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3、需要转变情感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的只是数学的科学性,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人文性、艺术性,缺乏对情感活动和情感培养的关注,加剧了教学的情感严重缺失,抑制了数学教学功能的整体体现,也是学生素质的一种缺憾,影响了真、善、美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教师必须注重加强教学的情感性设计,实现课堂教学民主化,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角色定位的转移,是自己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实现自我的过程。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赏识、期待和鼓励是学生成长的最好动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勇于标新立异,给学生展示自我、探索创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充分发展。

4、需要转变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式是把数学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数学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错误的估计了学生学习数学潜力,更多的倾向于训练和发展学生的逻辑能力,却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训练和培养。

教学应该为了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我们不但应该研究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还应该研究我们应建立什么样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标准。

在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仍用旧的评价模式来评价一个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我想这肯定不符合新大纲和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如何正确地来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优劣呢?因此新的评价模式的出台就显得尤为必要。新的评价方式在继承原来的评价模式中的优点之外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之间合作能力的评价。重视学生学习或者研究的结果的新颖性的评价。当然,我们的评价体系的好坏关键还是要看是否真正能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是否真正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作风和科学的学习与思维方法、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形成。

为了巩固和检测课堂效果,考试和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形式。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同学听见考试就头疼,作业抄袭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为了转变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多动脑筋,尽量使作业和检测改变过去单一呆板的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比如,采取课前五分钟小测验、分组竞赛等形式;数学小论文、数学小竞赛也可使学生对化学感兴趣,增长知识面,同时自觉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学得愉快,学得轻松。

5、需要转变教学手段

我们知道,计算机和数学有着内在的、固有的密切关系。在数学教学中,借助计算机的直观形象,充分表现数学的动态性,为抽象思维提供直观形象,由于计算机有及时的反馈控制,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独立性,能促进学生的个别化进程的实现。特别是函数图像与性质的教学,更要用好这一教学工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函数图像有一个完整地认识,然后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升华为函数的性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辅助于程序思维、推理分析能力的提高。正由于计算机有着很大的教育和科技潜能,所以很多国家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开设了计算机有关的知识内容。而在我国,则是把计算机课程与数学课分开来开设的,称之为“信息科学”,如何有效地把计算机知识应用到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去?当然,所有的这一切,光靠教师做几个数学教学课件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学数学与计算机的关系的研究,甚至可以利用一些简单问题进行机器解题,也许能够有助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与计算机应用的有机结合。

显然这对我们教师自身提高了要求,可能增加了教师的压力;但我相信主要的压力来源于我们传统的教育与新课改后教育之间的跨越!还来源于各个地方文化背景、经济、家长观念等。

二、高中新课改可能存在的问题

1)对转变教育观念、领会新大纲精神的认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用旧观念、老办法施教新教材的现象比较普遍,真正体现新观念、新方法的不多。

2)对新旧教材的联系与差别的理解欠准确。只看到教材的例题、习题的难度降低了,教材的内容增多了。从转变教学观念和新大纲的要求的角度、新教材的编排意图去理解认识新教材不足,为什么要删、减、增、如何发挥引例作用、怎样体现思维训练的层次性及训练效果等问题值得大家进一步去研究。

3)对如何体现学生主体性的研究不深,好的办法不多。数学能力培养的核心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如何展示问题的提出、知识的产生过程和解题的思维过程、如何挖掘学生思维潜能,提高学生思维积极性、如何在思维训练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在问题的暴露和解决中巩固了知识等问题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

4)教师“主导”作用的运用效果不佳,“导”的策略意识不强。教师应当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统帅,真正驾驭课堂教学,而不是包办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使学生的大脑乃至全身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高中数学新教材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新生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在教学中,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去看待这些问题,扬长避短。应该承认,高中数学新大纲和新教材,确实给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既要重视传统的数学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既要重视研究性学习中的课题作业即数学的应用又要重视研究数学的一些基本的方法;既要重视学生相互间的合作精神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张扬。只有这样,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才能走出“轻负担、高效率”的新路子,也只有这样,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才能为学生的将来储备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其应有的贡献。

三、今后的计划和努力方向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正式推行,意味着高中教育将发生重大转变。新课改精神对每位数学教师都是一个思想难题,只有思想转变才能使高中新课改实验成功;才能使数学教师蜕掉传统教育方法,领悟真正的新课改精神。

我们传统的教育方针,也只能培养“传统人才”而扼杀了学生积极主动、创造、创新等好的一面。新课改倡导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的教学,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数学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应尽快领悟到新课改的精髓,在思想和行为上尽快转变,从研究教数学的方式转变为从学生角度研究学数学的方式。我们如何尽早的适应这种变化,以更快、更准的进入新课改的教学?经过几天的认真学习,我个人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心态要对。对于新课改要理解、要以欢迎的姿态去主动适应。要清楚,这是一个大趋势,高中课改的实行是大势所趋。这样的话,就只能去适应,而不能被动。

2、要看到困难所在。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更强,把握知识的难度层次和技术衔接更自然。而且,其中的大学内容的下放、课程结构的模块化都要求教师的能力,所以,要看到困难,只有看到困难,才有可能克服困难。

3、静下心来,认真研习教材。老师的基本功就在于对教学过程的把握。而只有对教材烂熟于心,才可能达到此境地。

总之,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使教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赶上时代教育新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中学数学教师充分理解新课程精神,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数学新课程改革中,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喜闻乐见、增长知识才能的所在,才能因地制宜的搞好新课改。

 

[参考文献]

1《关于高中数学新课改的几点体会》      刘锡治

2、《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教学》        谭曙光

(资讯录入:nily123    责任编辑:niey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