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附中资讯 | 信息技术 | 英语听力 | 
您现在的位置: 湖北大学附属中学 >> 附中资讯 >> 新闻快报 >> 校园新闻 >> 正文
AI赋能课堂新生态 技术引领教学深变革
作者:汪儒斌    文章来源:高二年级    点击数:460    更新时间:2025/7/12 10:43:19

——武珞路中学罗靓老师来校就AI赋能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作专题报告

7月9日下午,湖北大学附属中学二楼报告厅学习氛围浓厚。武珞路中学知名信息技术专家罗靓老师受邀为全校教师作题为《AI赋能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专题报告。罗老师以其丰富的教学实践和获奖案例为基础,精彩呈现了AI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与方法,系统梳理了AI搜索、生文、生图、生音频、生视频、智能体及数字人七大技术体系,并辅以生动的现场演示,为我校教师带来深刻启示。

 

罗靓老师的报告紧扣“学中心”与“技术赋能”两大核心,内容详实,操作性强。报告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场景化应用:技术点亮课堂新体验

罗老师通过精选的获奖案例,展示了AI技术如何革新教学环节。演示了如何利用DeepSeek结合Xmind快速梳理知识框架、生成思维导图;借助Kimi助手高效生成PPT初稿内容与结构,大幅提升备课效率在历史课“百家争鸣”中,利用AI语音合成模拟稷下学宫场景,让先贤“亲述”主张,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在英语项目学习中,借助大鱼云展平台构建虚拟校园社团招新展厅,为学生创设真实任务情境;在豆包平台实操创建学科智能体,定义角色描述打造学习助手,实现学生与AI的深度实时互动,为课堂辅导和探究拓展新途径;利用AI等工具将古诗意境转化为唯美图片与动态视频,并配合AI生成的吟唱音乐,以多模态方式促进抽象知识的理解感悟;创新应用PPT高级动画与素材设计课堂实时投票系统,实现学生评价的即时可视化,提升课堂参与感与公平性。

二、实战化解析:明晰技术落地路径

报告重点突出“做中学”理念罗老师结合案例,详细拆解了多项实用技术的操作流程。演示了如何撰写有效提示词(Prompt),利用AI工具精准生成符合教学需求的图片、视频素材,并坦诚分析了AI“幻觉”现象,强调教师需具备鉴别力与批判性思维,要通过与AI的不断对话、调整补充提示词以实现最佳结果的输出;现场指导了在豆包平台定义智能体角色、编写描述、打造服务于学生学习AI助手;讲解了运用TTSMaker生成自然配音并结合剪映软件剪辑的技巧,应用于微课对话、听力材料制作;展示了利用剪映软件让静物“开口说话”等趣味动态设计技巧,增强低学段课堂吸引力;介绍了有言等平台如何快速生成辅助教学的数字人讲解视频。她还介绍了秘塔AIAI搜索工具在教师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它能帮助教师在海量信息中高效、精准地获取所需学术资源与前沿动态,提升科研效率与质量。

   

三、前瞻性思考:人技协同共育未来

罗老师超越技术层面,深入探讨了应用伦理与未来方向。提出“遇强者强”的核心理念,引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强调工具掌握,以"无他,但手熟尔"鼓励持续实践,强调教师提问质量与教学设计能力是发挥AI价值的关键,教师素养提升是根本。明确指出需对AI生成内容(尤其涉及历史场景等)进行“真实性标注”,避免误导学生;课堂实时互动需有应对“不确定性”的预案,并引导学生理性认识AI局限,培养批判性思维。罗老师反复申明,技术是手段而非目的,核心在于服务“学为中心”、提升教学效能,需警惕形式大于内容。鼓励教师将AI视为“协同伙伴”,主动学习、勇于实践,在“人技协同”中探索教育新形态。

整场报告反响热烈。罗靓老师娴熟的技术应用能力、源于一线教学的丰富案例以及深入浅出的讲解,现场对技术操作手把手的亲传亲授,令与会教师深受启发、获益匪浅。老师们普遍表示,报告不仅提供了实用的技术工具和操作指南,更指明了深度融合的方向,激发了探索与实践的热情。有教师感慨:“罗老师的演示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掌握并善用新技术,是赋能学生、提升课堂生命力的必然选择。”

本次报告由学校教科室精心组织,旨在推动教师信息素养提升与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报告结束后,罗老师还分享了相关课件、操作指南及资源链接,为教师的后续学习与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持。这场聚焦前沿、内容丰实的报告,必将有效促进我校教师积极探索构建“AI赋能、学生为本”的课堂新生态。

 

                            撰稿:汪儒斌

                                            编辑:何宗淼

                                               审核:周

(资讯录入:cwd11    责任编辑:chengweidong )